破繭求生轉型路 ——兗煤礦業(yè)工程公司走出去發(fā)展紀實 周燕 鄭雪 徐繼軍 建礦投產40年的北宿礦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, 已經從資源型礦井向服務型企業(yè)轉身,,兗煤礦業(yè)工程公司成為它的嶄新名片,。 從三年前集團公司第一家到民營煤礦打工的礦井,到如今立足本部,、拓展外部,,形成市場化、專業(yè)化,、現代化礦業(yè)工程服務新產業(yè),,這個公司實施“走出去”戰(zhàn)略,不僅盤活了人力資源,,減輕了老礦負擔,,而且緩解了陜蒙基地用工壓力,促進了企業(yè)轉型發(fā)展的戰(zhàn)略布局,。他們形成以掘進連采為主,,其他機電安裝、生產輔助工程配套的生產格局,。2017年,,預計實現礦井服務業(yè)產值4.9億元,力爭完成利潤1500萬元,。 除了挖煤,,還能干什么? “資源挖完了怎么辦”如同懸在改革發(fā)展路上的“達摩克利斯之劍”,,多年來北煤人感受頗深,。 走在新的創(chuàng)業(yè)路上,是否所有職工都能與礦井轉型一道,,完成個人的轉型,? “老礦”人能否在市場洪流中浴火重生? “轉型發(fā)展是資源型企業(yè)實現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必然選擇,,我們必須趟出一條新路來,。”兗煤礦業(yè)工程公司黨政一班人下定決心,,要擺脫“資源詛咒”,,趟出一條“老礦新生”的轉型之路,。 “國企思想政治工作優(yōu)勢就是我們的治病良方�,!痹摴军h委書記張勇說,。針對職工放不下架子、離不開家門等思想認識,,他們對癥下藥,,幫助職工樹立“身份不能當飯吃,發(fā)展才是硬道理”的理念,。 該公司主動調整產業(yè)結構,,確立“藍天工程”型煤生產和礦井服務工程兩個產業(yè)發(fā)展方向,其中以“轉行”煤炭生產服務作為工作重點,,打造無資源煤炭企業(yè),,開始“由自己生產向給別人提供生產服務”的轉變。 年初,,他們抓住集團公司推進陜蒙基地建設的機遇,,通過“關組并舉、內展外拓”成立陜蒙分公司,,在本部成立濟二礦和趙樓礦兩個項目部,。同時圍繞全新的思路和目標,以井下掘進,、生產輔助為重點,,立足人員、技術和裝備升級,,開辟新的服務領域,。目前,礦業(yè)工程公司擁有連采,、綜掘等多個專業(yè)隊伍28個,,為省內外10個礦井提供煤炭生產綜合服務。 這種“經濟共同體”方式,,雙方互惠互利,,實現了雙贏局面。陜蒙基地正在建設生產的新礦井不愁熟練工人和技術人才,,老礦井不愁人員安置,。 走向市場天地寬 2017年對兗煤礦業(yè)工程公司轉型發(fā)展來說具有里程碑的意義,。項目部則是礦業(yè)轉型發(fā)展第一個走向市場的“拓荒者”,。 走出去容易,站穩(wěn)難,。2014年就成立的金雞灘連采隊是陜蒙分公司的前身,,金雞灘項目部通過培訓和強化管理,,保證施工質量。他們第一個月就高質量完成月進尺2000米,,實現了較高的進尺水平和較好效益,,得到了礦方認可。目前他們還承攬了部分機電安裝工程,、工作面生產輔助工程,、噴漿鋪底工程等。轉龍灣項目部共有10個掘進隊伍,,最高掘進月進尺超過700米,,創(chuàng)出了轉龍灣礦進尺最高紀錄,質量標準化達到集團公司較高水平,。近期又組建連采隊,,預計4月份開始施工生產。 目前,,陜蒙分公司還在石拉烏素項目部組建4個掘進隊伍,、噴漿鋪底隊,生產輔助工程隊和機電隊,。營盤壕項目部成立4個掘進隊和1個機電安裝隊,,1個煤倉施工隊。安源礦成立兩個綜掘隊,。 異地求生,,需要毅然決然的勇氣。陜蒙分公司副總張衛(wèi)東說:“走出去發(fā)展,,從不適應到適應,,從不熟悉到熟悉,從每個職工到各項目部,,觀念,、心態(tài)、方法在走出去的途中都發(fā)生了很大轉變,�,!� 陜蒙分公司一馬當先,趙樓礦項目部,、濟二礦項目部緊隨其后,,相繼走出老礦,走向市場,,走出一片新天地,。傳統(tǒng)產業(yè)結構發(fā)生了根本性的變化,讓人們看到老礦重新煥發(fā)出勃勃生機,。 “老礦新生”的北煤情懷 北煤人從來沒有“等,、靠,、要”的傳統(tǒng),礦井關閉了,,但北煤人拼搏的故事沒有落幕,。“精神的實質就是艱苦奮斗,、勤儉節(jié)約,。”兗煤礦業(yè)工程公司總經理葛家新說,,越是困難時期,,越要體現精神,越能迸發(fā)創(chuàng)業(yè)創(chuàng)新的激情,。 在北宿礦干了半輩子的趙樓礦項目部支部書記張學華說:“剛到趙樓礦,,大家都沒有下過1000米深井,熱得穿不上衣服,,噴漿時帶著口罩憋得喘不上氣,。”面對困難條件,,項目部13名黨員發(fā)揮帶頭作用,,脫了衣服就帶頭沖在前面。吃完飯就往辦公室,、工具房里面跑,,一起研究怎樣能抓好安全,抓好現場生產,。 4.2米高,、5.3米寬的回風巷噴漿,大家沒見過那么大的斷面,。噴漿料也和老礦不一樣,。以前全是沙子,這邊有石子,。噴漿的時候風大了石子亂崩,,風小了噴不上去�,;仫L巷溫度高,,身上被石子崩得全是口子。在后面添料的職工一出汗身上就沾上速凝劑,,衣服一摩擦,,燒得身上全是水泡。 職工們邊干邊學,逐步克服技術難題,。張學華說:“接下來我們還要把老北宿礦搞好質量標準化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傳承下去,工作進度完成一米,,就要把質量搞好一米,!” 陜蒙分公司總經理馬振村是最早籌建金雞灘礦連采隊的元老,他帶領團隊從無到有,,從弱到強,,如今發(fā)展到多個隊伍共同推進礦建發(fā)展的良好局面。如今的團隊敢于較真碰硬,多次克服連采技術難題。他將員工薪酬與安全,、進尺,、質量進行掛鉤獎懲,調動員工積極性,,確保安全高效掘進。 轉龍灣礦項目部經理張軍鋒抓實抓緊日常管理,逐步理順規(guī)章制度,,推進生產服務業(yè)務走向正規(guī)。轉龍灣礦連采隊各生產班組狠抓正規(guī)循環(huán)率,,每班進尺平均達11米,,有效保證正常生產接續(xù)。 “90”后李月軒大學畢業(yè)后,,第一批加入金雞灘礦連采隊,。在工作中,他面對技術難題,,主動請教有經驗的人員,,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相結合,克服了多個連采技術難題,。 就是這樣一群人,,他們在陜蒙基地“蝸居”板房,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,,不斷克服一系列難題,,為該公司煤礦生產服務產業(yè)發(fā)展打下堅實基礎,展示了北煤人拼搏奉獻的品牌形象,。 |
煤炭人網版權及免責聲明: 1.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煤炭人網” 的所有作品,,版權均屬于煤炭人網,未經本網授權,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,、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 內使用,,并注明“來源:煤炭人網”,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,。 2.凡本網注明 “來源:XXX(非煤炭人網)” 的作品,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。 3.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,,請在30日內進行,。 |
上一篇:不以煤炭為主導,,兗州煤業(yè)下一步.. | 下一篇:李偉主持召開集團“三供一業(yè)”移.. |